落日清江里,荆歌艳楚腰。
采莲从小惯,十五即乘潮。
译文、赏析 / 严勇
译文
图片
夕阳沉落清江水面,楚地姑娘歌声清脆,身姿窈窕。
她们自幼习惯采莲生活,十五岁就能驾驭潮水,乘浪而归。
注释
图片
荆歌:古代荆楚地区的女孩子能歌善舞。
十五:十五岁。
乘潮:乘着潮水的涨落,驾舟采莲。
注释引用:百科赏析
图片
这是唐代诗人刘方平的一首采莲诗。
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,用简洁的语言、优美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,描绘出一幅生动的采莲图,展现出劳动之美与生活之美,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致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,堪称唐代采莲诗中的佳作。
“落日清江里,荆歌艳楚腰。”当落日的余晖洒在清澈的江面上,波光粼粼,一位身姿婀娜的采莲女,唱着婉转的荆地歌谣,穿梭于莲叶之间。她那苗条的腰肢在晚霞的映照下,更显楚楚动人。这是写“采莲之美好”。
从意象运用来看,“落日”与 “清江”的组合极具画面感。既点明了时间,又为采莲姑娘的出场提供了诗意的舞台。“清” 与 “艳” 的巧妙运用,使诗句韵味无穷。在这样的美景中,“荆歌艳楚腰”的采莲女登场,“荆歌” 展现出采莲女的婉转悠扬,充满地域特色,“艳楚腰” 则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采莲女身姿婀娜,将听觉与视觉感受相结合,给读者带来绝佳的审美体验。
“采莲从小惯,十五即乘潮。”采莲女从小就与水为伴,在莲叶荷花间穿梭,采莲动作娴熟自然。已能在潮水中驾舟采莲,与风浪搏击。这是写“生活之场景”。
这两句有浓郁的民歌风格,人物塑造上别具匠心。小小年纪就能驾驭潮水,展现出采莲女的勇敢与干练。寥寥数笔,就将一个勤劳、勇敢、能干的采莲女形象跃然纸上,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状态,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风情。正如清代乔亿在《大历诗略》中所说:“愈俚愈妙”,让人感受到江南水乡的独特风情和采莲女的动人形象。
纵览全诗,用词精妙,以景衬人,栩栩如生,民歌风味,质朴动人,身临其境,意境绝美,是为采莲曲中的绝妙佳作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沈阳股票配资公司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